当虚拟教育预见航空|走进中法航空学院
PART.1提供面向学生的航空实践课程
依托 3DEXPERIENCE 平台提供支持的沉浸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大学校园中掌握与行业接轨的航空专业技能。
在中法航空学院,民航专业的学生正通过一种沉浸式的实践教育,亲身感受当代航空业的快节奏与复杂性。学院突破传统课堂讲授,让学生们走进由达索系统 3DEXPERIENCE 平台提供支持的高科技虚拟环境中开展学习。借助该平台,学生得以运用与航空业专业人士相同的工具,进行飞机设计、航线规划及机场运行模拟。
该校智慧民航科创中心 (Smart Aviation Center) 的教师袁静表示:“我们的学生可以获得超出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体验,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培养独立性和自驱力。3DEXPERIENCE 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工程环境,让他们可以探索民航飞机从设计到制造生产到运营、维护以及适航性分析的全生命周期。”
智慧民航科创中心立足国际视野,致力于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民航业及低空经济培养下一代人才。其课程体系涵盖从飞机设计、适航认证到机场运营、航线规划和空中交通管制等各个方面。通过与达索系统合作,学院为学生打造了系统化的技能培养体系,包括使用 CATIA 进行 3D 建模、CATIA Dymola 进行系统级仿真、SIMULIA 进行多物理场仿真,产品协同研发、利用 DELMIA 进行生产规划,以及在 3DEXPERIENCE 平台上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智慧民航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康锐教授表示:“借助达索系统的 3DEXPERIENCE 平台,我们能够为低空航空业搭建多样化场景,全面支持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活动。
PART.2虚拟教育照见真实航空
这种全新的实践教学体验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重塑了教师的课程规划与授课方式。在 3DEXPERIENCE 平台虚拟孪生功能的支持下,基于项目的学习使教师能够创建沉浸式、场景驱动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满足航空业需求的能力。
康锐教授表示:“我们的学生的专业涵盖力学、飞行控制及航空管理等方向。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学科必须紧密协同。达索系统的解决方案使这种跨学科集成成为可能,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
袁静表示:“这是教学方法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更是我们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
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很难全面再现真实航空业的复杂场景。而达索系统的技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实践性与成效。通过虚拟孪生体验,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像在真实产业中一样协作,共同参与机场设施管理、航线规划、行李处理及客舱服务等贴近现实的运营场景。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使用的正是行业级的专业应用软件,所掌握的技能与流程也将成为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核心能力。
智慧民航科创中心博士生陈锐表示:“与传统的基于文档的设计相比,这种新方法更加高效、严谨。这些技能对于航空航天与智能制造等领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希望从事系统架构或数字工程领域工作的学生而言。
PART.3培养产业人才
近期,该校学生团队开展了一个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MBSE)框架下的电热炉开发项目。他们使用 3DEXPERIENCE 平台完成了电热炉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包括采用 CATIA 进行系统需求分析与 3D 建模,以及采用 DELMIA 进行虚拟生产仿真。这种综合全面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产 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并确保每个阶段的质量与可靠性。
陈锐介绍道:“通过使用达索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系统建模方法,还加深了对 MBSE 在现实工程中应用方式的理解。
借助 CATIA、DELMIA 和 SIMULIA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我学会了如何采用模型驱动、数据集成的系统思维方法进行产品设计。”
在此经验基础上,学生们正积极备战“启航杯”MBSE 建模大赛。本届比赛由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参赛者将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敏捷系统工程相结合,以优化模型构建、提升仿真效率并加速系统迭代。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复 杂装备与无人机研发工作至关重要。该比赛通过展示相关实践成果、推动数字化研发创新,旨在促进 MBSE 在中国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助力本土软件生态建设,并支撑科技强国战略。
陈锐博士分享道:“我们学习了多项新技能,具体包括协同建模、UAF 建模、使用 SIMULIA 进行结构分析、使用 CATIA Dymola 进行行为建模与仿真,以及使用 3DEXCITE 实现可视化的场景仿真。”
PART.4借助行业认证拓宽职业机会
未来,中法航空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达索系统的合作,计划将 3DEXPERIENCE 平台在线认证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完成认证,以检验他们在 CATIA、DELMIA、SIMULIA 以及更广泛的 3DEXPERIENCE 生态系统方面的专业技术。
康锐教授表示:“获得这些资格认证将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未来学生就业前景。”
面向中国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中法航空学院正着力培养引领产业未来的专业人才。借助 3DEXPERIENCE 平台,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像专业人员一样思考、协作与创新。
袁静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未来工程师们能够在 3D 世界梦想启航。”
#关于中法航空学院
中法航空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批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地点位于人间天堂杭州市。中法航空学院将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的学科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探索本硕博贯通的精英式教育培养范式,并依托杭州余杭区的资源支持,在航空领域培养具有先进技能、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精尖创新人才。